坛丘地处江苏南端,与浙江交界,境内手工业发展较早。在新石器时代的中后期,吴江县内手工纺织等工业已有一定规模及相当水平。唐宋时期,吴江的纺织品是朝廷贡品。明代中后期已形成以震泽为中心的缫丝、纺织业和盛泽黄家溪为主的丝织业。坛丘地处震泽与盛泽中间地带,土制缫丝、手工纺织相应发展较快,当时坛丘农村已形成自养蚕、自缫丝、自织绸的一条龙家庭工业生产。坐落于坛丘龙桥村的白龙桥东西两侧有桥联:晴翻千尺浪,好似饮水更思源;风送万机声,莫道众擎犹易举。这一桥联反映当时坛丘缫丝纺织生产盛况。明成化年间(1465~1487年),坛丘成市,坛丘冶铁业较发达,至嘉靖(1522~1566)年间,坛丘集镇拥有冶铁手工业作场近50家,同时分散在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逐渐向镇区靠拢,向工场、作坊转化,丝行、染坊、竹、木器店相继出现。清乾隆(1736~1795)年间,坛丘成为吴江县工、商、贸重要集散地。清末民初,种田大户逐年增多,促进农具工业的发展。抗日战争期间,工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,百业萧条,经济衰退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工业生产有所复苏,但由于政局不稳和通货膨胀,物价飞涨,工业生产仍发展缓慢。新中国成立前夕,坛丘镇区有竹匠店4家,木匠铺3家,铁匠店1家,小染坊1家。
新中国成立后,蚕茧由国家收购,农村家庭工业自缫、自织逐年淘汰。1956年后,铁木等手工业户走集体化道路,参加手工业综合社。是年,坛丘组织铁业社、木业社、竹业社、缝纫社、白铁社、鞋业社、弹花社等。1956年下半年,创办第一家民办丝织厂;1958年第三季度,创办坛丘轧米厂、饲料加工厂、公社土窑厂。60年代办起机械厂、化工厂、丝绸厂、食品加工厂等,但规模较小,经济效益低。70年代起,坛丘社队工业发展较快,相继创办了缫丝厂、塑料厂、农具厂、五金厂、公社丝织厂、建筑社、轻纺机械厂、砖窑、印染厂等企业。1978年,坛丘有社办企业10家,队办企业31家,职工1359人,工业总产值296万元。
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乡镇工业发展迅速,行业结构日趋合理,外向型企业逐年增多,民营企业方兴未艾。1986年9月14日,全国政协副主席费孝通首次到坛丘考察。是年全乡有乡镇企业19家,村办企业68家,职工5662人,工业总产值7087万元。翌年5月30日,费孝通第二次到坛丘调研乡镇企业。1992年,全镇有三资企业12家,总投资1424万美元;乡、村企业48家,工业总产值3.34亿元。至1999年,坛丘已形成丝织、缫丝、印染、机械、服装、化工、建材等行业为主的多门类工业结构体系。1999年,全镇共有工业企业92家,其中村级以上企业28家,民营企业58家,外商投资企业6家。各类企业职工7146人,完成工业总产值9.26亿元。
坛丘地区传统私营手工业有缫丝、织绸、铁器、木器、竹器、裁衣、制鞋、弹花、染坊、食品加工等业。明成化年间(1465~1487年)坛丘冶铁业较发达,坛丘农村家庭普遍从事丝绸手工业。民国15年(1926年),坛丘俞家湾俞小宝家拥有8台手拉笼头丝织机。民国23年,坛丘农村几乎家家有手工缫丝车、木制丝织机。
日军侵占时期,百业萧条,私营手工业日趋衰落。抗日战争胜利后,稍有复苏,但由于社会不安定、物价飞涨等因素,私营手工业仍未恢复至战前水平。至新中国成立前夕,坛丘、南塘集镇有私营手工业户29家,农村有木制丝织机1600多台,经车30多台。
新中国成立初期,蚕茧由国家收购,农村家庭自缫自织手工业逐渐淘汰,镇区其他小手工业也相应减少。1954年,政府发动失业、无着落的手工业者组织成立生产加工小组,并组织加工定货,进行生产自救。1956年,对全镇的私营手工业全面实行社会主义改造,坛丘先后组成7个合作社(组),参加人数66人。是年,盛坛区7个乡把分散在农村的私营织机户组织起来,成立7个供销生产社(组),共有538户,685人,织机524台。
表5-1 1956年坛丘集镇社会主义改造后手工业社(组)人员情况表
合作社(组)名 |
社(组)人数 |
其 中 |
合作社(组)名 |
社(组)人数 |
其 中 |
||
基本工(人) |
临时工(人) |
基本工(人) |
临时工(人) |
||||
铁业社 |
7 |
5 |
2 |
白铁合同组 |
6 |
5 |
1 |
木业社 |
17 |
12 |
5 |
弹花组 |
4 |
3 |
1 |
竹业社 |
18 |
14 |
4 |
鞋业组 |
3 |
2 |
1 |
缝纫社 |
11 |
9 |
2 |
|
|
|
|
表5-2 1956年盛坛区各乡社会主义改造后农村丝织机情况统计表
乡别 |
户数(户) |
职工(人) |
织机(台) |
乡别 |
户数(户) |
职工(人) |
织机(台) |
郎中乡 |
105 |
129 |
98 |
太平乡 |
20 |
21 |
20 |
澄溪乡 |
258 |
331 |
258 |
龙泉乡 |
8 |
32 |
8 |
南心乡 |
73 |
91 |
69 |
南麻乡 |
8 |
8 |
8 |
坛丘乡 |
66 |
73 |
63 |
总 计 |
538 |
685 |
524 |
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,实施改革开放,坛丘政府为搞活经济允许发展民营企业,工业得到恢复和发展。
90年代以后,随着政策的不断放宽,家庭纺织业、民营企业发展迅速且规模增大,吴江市华润织造有限公司、吴江市新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、吴江市时代印染有限公司、吴江市海成纺织有限公司等企业是这一时期创办的较大的民营企业。至1999年底,坛丘全镇有民营企业58家,其中纺织行业占80%,共有无梭织机700台,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31家,职工2190人,总投资3.259亿元。
表5-3 1999年坛丘镇投资总额在5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情况表
序号 |
企业名称 |
企业地址 |
投资总额(万元) |
职工数(人) |
法人代表或负责人 |
1 |
吴江市华润织造有限公司 |
银河路东侧 |
4000 |
120 |
杨巧观 |
2 |
吴江市新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|
坛丘大桥东滩南侧 |
3200 |
60 |
李克加 |
3 |
吴江市时代印染有限公司 |
盛泽大道西侧 |
3000 |
350 |
翁伟春 |
4 |
吴江市海成纺织有限公司 |
盛泽南二环路 |
3000 |
140 |
计虎泉 |
5 |
吴江市祥隆布业有限责任公司 |
盛坛公路南侧 |
1500 |
60 |
沈海祥 |
6 |
吴江鑫隆发纺织有限公司 |
坛丘大桥东1号 |
1500 |
70 |
吴伟江 |
7 |
吴江市伟江纺织纺机有限公司 |
坛丘花园新村 |
1500 |
50 |
吴伟江 |
8 |
吴江市恒达喷织厂 |
利农村 |
1300 |
70 |
莫伟华 |
9 |
工贸合营吴江坛丘缫丝厂 |
盛坛路北侧 |
1050 |
250 |
陈月红 |
10 |
吴江新谊纺织有限公司 |
盛坛路北侧 |
1000 |
20 |
陈剑平 |
11 |
吴江市荣翔喷水织造厂 |
盛泽镇郎中村 |
1000 |
40 |
张坤荣 |
12 |
吴江市坛丘新艺喷水丝织厂 |
盛坛路北侧 |
1000 |
40 |
王喜龙 |
13 |
吴江市力大塑胶有限公司 |
市场路北侧 |
1000 |
40 |
朱锡林 |
14 |
苏州圣佳丝织品有限公司 |
盛坛路北侧 |
980 |
270 |
王泳畅 |
15 |
吴江苏华纺织有限公司 |
盛泽南环路 |
800 |
15 |
金永良 |
20 |
苏州华佳针织服装有限公司 |
盛坛路北侧 |
710 |
120 |
付小英 |
21 |
吴江中良喷织有限公司 |
坛丘郎中3组 |
700 |
15 |
陆火良 |
22 |
吴江雷士达纺织有限公司 |
盛泽郎中村 |
700 |
40 |
沈云奎 |
23 |
吴江坛丘吴月齿轮有限公司 |
盛泽双熟村 |
600 |
70 |
顾星雨 |
24 |
吴江市坛丘利华丝绸织造厂 |
盛泽双熟村 |
550 |
30 |
钮训荣 |
25 |
吴江旺申印染厂 |
坛丘大桥西滩南侧 |
500 |
50 |
王绿军 |
26 |
吴江银河丝织有限公司 |
银河桥北堍 |
500 |
30 |
陆雪林 |
27 |
吴江坛丘正峰织造厂 |
盛泽坛丘村 |
500 |
40 |
徐正峰 |
28 |
吴江市宏信纺织布业有限公司 |
盛泽南环西路 |
500 |
20 |
王建荣 |
29 |
吴江市聚杰微纤服饰面料有限公司 |
八坼 |
500 |
150 |
仲伯俭 |
30 |
吴江市明辉发展有限公司 |
盛泽双熟村 |
500 |
10 |
王海明 |
31 |
坛丘牛津布厂 |
盛坛路南侧 |
500 |
20 |
罗远坤 |